劇情簡介
清代皇家園林頤和園,前身名為清漪園,始建於國力強盛的清乾隆時期,在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縱火焚毀。光緒年間重建,改名為頤和園,成為慈禧晚年生活居住的主要場所。頤和園於1900年曾遭八國聯軍搶掠,抗戰期間曾被日軍占據。 1928年,頤和園由皇家園林正式成為國家公園。現今保存園內的文獻檔案、文物收藏,記錄了中國封建社會由鼎盛輝煌走向衰落滅亡的歷史,也見證了幾經滄桑的園林在新中國獲得新生的歷程。
頤和園集中國古典園林藝術之大成,薈萃南北園林的精華,將人造景觀與大自然和諧融為一體,它是中國最後一座皇家園林,也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園林,是中國園林藝術的巔峰之作。於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分集劇情
第1集 清漪出錦繡中國最後一座皇家園林是位於北京城西北郊的頤和園,多年以前曾經叫清漪園,萬壽山原名翁山,昆明湖原為翁山泊,公元1749年,乾隆命總管大臣三和清淤擴大翁山泊,後稱西湖,並修建堤壩蓄水以供京城所用,公元1750年,乾隆將西湖改名為昆明湖,翁山也改名為萬壽山,乾隆又命三和在萬壽山南坡圓靜寺的遺址上修建大報恩延壽寺,意為母親六十大壽祝壽,接著一些列的亭、堂、橋、榭等附屬建築也開始修建,乾隆將萬壽山昆明湖一帶的湖山建築正式命名為清漪園,後乾隆第一次下江南,並仿照西湖美景修建了惠山園,後改名為諧趣園,接著第二次、第三次下江南,並有畫師隨行,仿照西湖景致修建清漪園的景致,並有神似江南而又勝似江南的景色,除了西湖美景,清漪園裡還有全國各地的名勝建築及景色,可謂觀一園如觀天下,公元1764年,歷經十五年建設,清漪園全部建成。
第2集 昆明有乾坤公元1764年,大雨中的清漪園猶如西湖美景,而清漪園留給後人的除了無雙的風景,還有古老的傳說,有趣的故事和至今未解的謎團。在清漪園最初的設計中並沒有佛香閣而是一座九層高塔,但當建到第八層時乾隆卻下令拆除,其中之謎至今不解。清漪園聽鸝館中有一個小戲台,它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坐北朝南反向而建,傳說是因為乾隆親自上台為母親唱戲,為顯皇帝地處最尊貴的位置而建成坐北朝南。從空中俯瞰,昆明湖很像一個桃子的形狀,似乎印證了清漪園是為母親祝壽而建的傳說。萬壽山後山的蘇州街也是乾隆為母親而修建的,因為乾隆奉母南巡時太后很喜歡蘇州的山塘街,於是乾隆依照山塘街的水鄉景色和山塘河兩岸的店鋪修建而成。清漪園的許多建築都依自然風貌而建,周邊大部分沒有圍牆,是因為與自然相融合,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境界。公元1860年,乾隆的曾孫鹹豐皇帝到廣潤祠拈香祈福,此時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的艦隊已經逼近了中國的渤海灣,這是清漪園最後一次迎接皇帝的臨幸,僅僅幾個月之後,這座百年華園就將在一場大火中徹底毀滅。
第3集 絕藝築頤和1860年10月18日下午兩點,清漪園成為一片火海,縱火者是四年前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英法聯軍,他們以這樣的方式脅迫清政府儘快簽訂不平等條約,這一次縱火使得幾處皇家園林幾近毀滅。二十六年後世代建設皇家工程的雷廷昌,奉醇親王奕之命修復頤和園。
第4集 風雨夢樂園慈禧太后曾下懿旨加快頤和園工程進度,就是為了在這過六十大壽,可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壽之年爆發了中日甲午戰爭,主戰大臣反對大辦慶典,慈禧大怒,由於戰事節節敗退,慈禧的六十大壽只是在紫禁城中草草了事,三年之後天下仍不太平,然而慈禧太后不能再等了,終於在六十三歲大壽時在頤和園舉行了萬壽大典,1898年,在名義上已經親政十年卻一直難有建樹的光緒皇帝實施了變法,但被後人成為戊戌變法的這場維新運動,僅僅一百零三天就宣告失敗了,慈禧太后重回紫禁城理政,直到1900年慈禧太后重新住進頤和園,並在仁壽殿上早朝,1900年8月12日凌晨,八國聯軍攻陷通州,本應處處燈火的頤和園異常慘澹,1900年8月15日紫禁城淪陷,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開始了清政府的第二次流亡。
第5集 禁苑演外交一名叫卡爾的美國女畫家為了給慈禧畫像在頤和園流連了九個多月,與慈禧太后,與頤和園,有了史無前例的密切接觸。而她所畫的慈禧朝服像,在第二屆世博會上引起了轟動。然而,中國代表團在世博會上的高調亮相,卻成為清朝滅亡前的迴光返照。
第6集 滄桑續文明1928年7月1日,頤和園從皇家園林正式成為國家公園。然而,社會的動盪,國力的衰微使得頤和園日益殘破。1949年,頤和園賬上只剩兩毛錢。六十年之後的今天,頤和園裡景色秀美、遊人如織。清漪園,又有新的盛世傳奇繼續流傳。
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製作
創作拍攝
2006年春夏之交,《頤和園》立項,夏季正式投入創作,金秋開始大規模拍攝,直至2009年夏末秋初完成創作,歷時三年完成。其中外景拍攝經歷了兩度春夏秋冬。以總編導金明哲為首的攝製組分為逐格攝影組、園林結構攝影組、定點攝影組,共拍攝了逾300盤帶子,超過15000分鐘的素材 。
在拍攝前期,攝製組發現了一張古圖《萬壽慶典圖》。這張圖描繪了乾隆的母親崇慶皇太后萬壽慶典的盛況,是現存唯 (2017年4月21日)一一張全面描繪頤和園的前身清漪園的圖卷。依據這張古圖,攝製組通過三維動畫特技,在節目中首次再現了清漪園鼎盛時期的園林勝景。
《頤和園》採用了最好的電視記錄手段,除了高清攝影方式,還使用美國拍攝電影的特技航拍設備,例如用小型遙控直升機以常人無法到達的角度和無法企及的速度進行拍攝 。《頤和園》的拍攝是在頤和園管理處的全力支持和密切合作下完成的。頤和園多名專家和工作人員參與創作,在歷史文獻、文物、拍攝場地等方面,園方都提供了最大的幫助 。
後期製作
進入後期製作後,總策劃、總撰稿趙微每審一遍片子,都要從結構、畫面、解說、音樂、節奏、細節的處理等各方面提出調整意見,讓大家反覆修改。節目最終由台領導和專家審看之後,又作了幾次修改。各集節目大大小小的修改歷經幾十甚至上百次。在趙微的電腦里,各集解說詞修改的不同版本加起來有幾十萬字。而各集的導視詞和六集片名,是她在全片完成之後借鑑章回體小說和古詩詞的風格最後寫成的。
主創團隊
總導演 | 金明哲 |
總策劃、總撰稿 | 趙微 |
撰稿 | 趙微、金頌梅、譚作文、史傑鵬、唐波、楊笑梅、夏萌 |
編導 | 金明哲、劉華、趙鶴、張越佳、王偉達、鄭永志、胡琤 |
攝影 | 李建明、劉暢、朱興輝、馬志偉、楊明陽 |
燈光 | 馬立志 |
搖臂 | 朱鳳軍 |
特效設計 | 胡琤、陳顒 |
作曲 | 劉元 |
配音 | 於芳 |
錄音 | 陳洪奕、苑學成、李勃剛、龔苗 |
再現執導 | 施潤玖 |
美術執導 | 林潮祥 |
動畫導演 | 劉華 |
動畫製作 | 王文軒、班德龍、文君、張墨、張宇、金磊、張晨、朱飛成、蔡黎明 |
再現副導演 | 柴進 |
副美術 | 莊嚴、張楠 |
道具 | 王輝 |
服裝 | 魯保忠、孫文玉 |
化妝 | 劉丹、於小婷、趙曉麗 |
資料支持 | 徐臻、劉洋、張龍、仝冰雪、何季民 |
2d視效 | 宋凌琦 |
圖片攝影 | 李真 |
製片主任 | 陳洪奕、高大偉、王其享、王道成 |
剪輯合成 | 史海靜、王蹇、潘汀、肖田、徐哲、梁雯、孫濤 |
技術總監 | 李宏虹 |
製片人 | 趙微、塞納、周兵 |
監製 | 梁曉濤、莊殿君、梁建增、羅琴、谷雲龍、關海鷹、闞躍、畢頤和 |
攝影指導 | 趙小丁 |
航拍隊 | Flyingcam |
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花絮
•每個月農曆十五這一天,金明哲和他的團隊肯定會在頤和園度過,因為要拍攝滿屏的圓月。
•為了在遊人稍少的時候拍攝長廊,攝製組犧牲了春節的休息時間一連幾天地駐紮在長廊取景。
•為了得到夏天噴薄四溢的日出景象,攝製組在凌晨4:30就抵達了頤和園開機工作。
•車輛不能開到佛香閣附近,攝製組靠人工提前三個小時將大型設備搬運到位進行拍攝。
•為了拍攝多元天氣下的頤和園,《頤和園》團隊的攝影師都患上了“天氣預報強迫症”,每當冬天看見飄落雪花,就盤算雪能下多大;總是撥打天氣預報查詢電話,詢問天氣情況。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 | 獲獎方 | 具體情況 |
2011年11月11日 | 第11屆四川電視節金熊貓(人文類紀錄片亞洲製作獎) | 《頤和園》 | 提名 |
2012年3月31日 | 第22屆中國電視文藝 星光獎(電視紀錄片大獎) | 《頤和園》 | 獲獎 |
發行信息
時間 | 頻道 | 備註 |
2010年12月26日 | 央視一套 | 黃金時段10:28首播 |
作品評價
該片最好的地方,是平穩、平和的敘事。面對頤和園這樣一座容易讓國人悲情的建築,一旦放大悲情而不平和,那么這部作品就會不客觀、有情緒、咬牙切齒。 (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評)
該片首先引人注目的是經過精心設計和苦心經營的影像系統。由於通片幾乎很少出現紀實風格的畫面,這一方面為鏡頭的敘述帶來相當的困難,同時也為畫面的經營留下了空間和想像。整個作品的影像構成,無論採用實景拍攝、情景再現的手法,還是三維製作的技術,也無論是靜態的攝影,還是動態的拍攝,設計都很到位,一個個畫面、一組組鏡頭相互照應,一氣呵成,連空鏡頭也有了感情、情緒,有了靈性和生命,也有了很好的敘述力。同時,影像也很注重與頤和園這座中國園林的風格相統一,注重中國美學意境的營造,充滿氣韻,如詩如畫。該片盡顯東方文化神韻和藝術美感;敘述結構恢宏細膩疏密有致,全景展現清朝最後一座皇家園林絢爛而又悲情的生命活體;解讀視角獨特而充滿情感,以真實故事和生動細節勾勒了晚清政府的世事變遷。 (人民網評)